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10183277/2021-02404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 性:
  • 题: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内容概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1-12-01 10:12   浏览次数:   【字体: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3日在克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一年





 录

一章 站在新起点,全面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新起点的发展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章 立足新阶段,奋力开启新征程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和布局

第二节 培育创新发展主体和平台

第三节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第四节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

第五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四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五章 坚持工业强州战略,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第一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四节 推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五节 推进园区高质量建设

第六节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第七节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

第六章 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 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第二节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七章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第二节 着力促进消费

第三节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八章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 持续推进落实五大中心建设

第二节 推动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

第三节 促进口岸经济带建设

第四节 加强中吉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

第五节 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

第九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二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节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第十章 坚持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第三节 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第四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五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六节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第七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第十一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克州

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三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十二章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第一节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克州建设

第四节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提高城乡住房保障水平

第六节 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七节 实施稳定惠民工程

第十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三节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节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第五节 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第六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十四章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克州

第一节 加强法治克州建设

第二节 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五章 聚焦克州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对口援疆

第一节 持续加大干部人才援疆力度

第二节 持续加大产业援疆力度

第三节 持续加大民生援疆力度

第四节 持续加大交往交流交融力度

第五节 持续加大教育文化援疆力度

第十六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克州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实施《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推进克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克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第一章   站在新起点,全面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新起点的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克州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稳定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疆省市、企业的无私援助下,自治州党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坚持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收官,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五年,是克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克州各项工作全面进入新时代、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五年来,全州上下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握稳定和发展两个关键点,坚不移打好维稳组合拳坚持党政军警兵民六位一体联动机制,形成了反恐维稳斗争压倒性态势,宗教极端主义得到有效整治,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州上下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持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24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6%2010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27282元,年均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3.026.160.9转变为2020年的10.628.860.6。工业增加值24.87亿元,年均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66.3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3.47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1亿元,年均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7亿元,年均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8元,年均增长5.9%2010增长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达到10074元,年均增长12.7%2010增长4.3倍。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显增强。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州上下坚打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州现行标准下5.63万户25.0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彻底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场标志性战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3.8%,主要河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面达到30%,完成造林29.58万亩,实施禁牧1440万亩、草畜平衡3103万亩,切实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克州建设取得新进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守住了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五年来,全州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70%以上、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九大惠民工程,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全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513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9.07万人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广,幼儿园实现全覆盖,15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实现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持续开展,农牧区医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5%以上。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3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公租房)5710套,城镇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0801套,老旧小区改造1122户,建成农村安居工程44438户,彻底结束了贫困人口住危房和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全州所有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动力电,农村煤改电入户工程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全州上下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卡拉贝利枢纽工程、盖孜水电站、汉源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康苏水库下闸蓄水,孔吾拉奇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托帕水库、阿湖水库托卡依水库除险加固、康苏水库引调水工程以及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健全,G3012线阿克陶县互通链接线、G314线岔口至木吉乡、库斯拉甫乡至塔尔乡等重大公路项目建成投运,基本形成G219G314G315G581S306S309等国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新增公路里程535公里,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999公里,所有乡(镇)、村全部通油路、通客运班车,阿合奇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力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盖孜、中兴能源等电站建成投产,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2万千瓦,全州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7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开发区)全部通220千伏电网、城镇全部通110千伏电网网架。实现了县(市)城区全部通天然气,5个乡镇、20个村实现天然气覆盖。4G5G网络覆盖面不断拓宽,信息化步伐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五年来,全州上下始终贯彻中央自治区改革开放各项重大决策,关键性、基础性改革取得突破。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政银合作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兵地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加快推进,伊尔克什坦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建成运行,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并运行,吐尔尕特口岸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口岸,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来,全州上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城镇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千米,比2015年的32.19平方千米增加2.81平方千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1.55%,城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88%86.63%97.63%85%。行政村4G网络、宽带覆盖率均达100%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7%62%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民族团结巩固发展。五年来,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3.8万名干部职工与8.9万名群众结对认亲,145所学校与对口援疆省市及北疆地区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民族团结八进活动扎实推进“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嵌入式居住试点小区80多个,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领域和睦和谐,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

——对口援疆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第六次、第七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做好援疆工作协调、保障、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与对口援疆省沟通对接,形成了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重点突破的工作机制,对口援疆工作更加聚焦克州短板弱项、更加紧贴民生,用于民生、用于基层、用于贫困地区资金比例达到80%以上,江苏省、江西省及华能集团累计投入援疆资金42.02亿元,实施项目409个,农村安居、棚户区改造、教育、就业、医疗等一批重点民生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深入推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下乡义诊和银发医疗援疆活动积极开展,与江苏省14个乡镇、96个村开展结对帮扶,有力推动了克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全州上下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推动各级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四气,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克州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第二节   新时代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克州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总体判断,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疆内看,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疆上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沿着党中央擘画的科学路径,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推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党的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继续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明显。

从州内看,克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机遇和优势。一是党中央的重视与关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把新疆工作摆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给予南疆的各类政策叠加增效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南疆工作,在补上南疆短板、缩小南北疆差距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为推进克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三是对口援疆工作继续深化带来新机遇当前已形成新时代全国一盘棋、各方力量对口援疆的工作格局,江苏省、江西省、华能集团始终按照党中央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要求,更加突出在干部人才、产业援疆、改善民生、民族团结上聚焦发力,必将为克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四是资源转化潜力巨大克州地域辽阔,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特,矿产资源富集,水能及光热资源丰富,向西开放区位优势明显,电力、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潜在竞争力五是稳定红利充分释放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克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确保了全州和全疆一样连续四年没有发生暴恐案事件,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切实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六是人心凝聚提振预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克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关系克州发展稳定的根本性问题还需加快推进解决。二是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增长后劲仍显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四是口岸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有待提升。五是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加大,生态环保任务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六是各类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结构性短缺严重。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在新形势下,全州各族党员干部要自觉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代克州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发挥优势、用好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克州工作新局面。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安排,从克州实际出发,提出与全国、全疆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润疆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法治克州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治久安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平安克州、健康克州、文明克州、富裕克州、幸福克州、美丽克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第二章   立足新阶段,奋力开启新征程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历次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州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落实两套班子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抓好“八大产业”,深入实施“十项惠民工程”,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克州贡献。

专栏1                   八大产业和十项惠民工程

八大产业重点抓好金属采选冶、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特色林果、特色禽类养殖、馕、旅游产业

十项惠民工程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增收致富工程、教育提升工程、全民健康工程、社保扩面工程、安居保障工程、“煤改电”工程、兴边富民工程、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和稳定惠民工程。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各项工作,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各族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全疆一盘棋,坚持服务全国、全疆大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综合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把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对口支援与发挥自身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从克州实际出发。立足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南疆的定位要求,立足新时代新疆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立足克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优势机遇和阶段性特征,紧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扎实推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紧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疆内外发展趋势和克州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年克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建立,向西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民族团结实现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各族群众的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情感纽带更加牢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润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切实巩固,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美克州天更蓝、更绿、水更清。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社会稳定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反恐维稳实现法治化常态化,三股势力滋生蔓延土壤得到有效治理,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

——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依法治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显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 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20

2025

年均/累计

属性

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4.1

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高于GDP增长

预期性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31.55

50

预期性

创新驱动

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预期性

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0.06

0.1

预期性

6.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

%

1.5

4

预期性

社会

民生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增长基本同步步

预期性

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高于GDP增长

预期性

9.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左右

预期性

1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3

约束

11.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0.5

6

预期性

12.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

3

3.18

预期性

1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5

5

95

预期性

14.人均预期寿命

75

预期性

绿色

生态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

23.3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

9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17.地州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63.8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18.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

100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19.森林覆盖率

%

3.82

4.01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34.7

35

约束性

21.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标煤

400

约束性

注:1[]为五年累计数。2、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

第三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加大创新领域投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和布局

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创新支持体系,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释放更多动力与活力。鼓励各类各级园区等平台大胆探索合作新模式,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等深度融合,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整体水平,建设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新高地。推动农村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围绕特色林果、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技术及大数据、物联网、生态环境等领域,积极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实施一批产业提升工程、引进一批科研创新团队、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人才、信息、成果共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节   培育创新发展主体和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专项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巩固和培育紫金锌业、紫金有色、汇祥永金、中兴能源、中电坤源、禾邦牧业、中科沙棘、白星修造等一批具有持续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性技术创新,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搭建创新发展平台。立足服务发展的科技需求,鼓励科技型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推进5G+智慧医疗”临床医学研究和民族医药产业化研究,建立“绿色创新转化医学中心”,实现克州绿色转移转化平台“零”的突破。建设一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园)、星创天地等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克州科普教育基地、暗夜公园“天文小镇”建设,加强光污染防治,保护布伦口乡苏巴什村暗夜资源。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创业孵化体系,依托克州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克州科技信息网、克州众创空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云上克州”直播平台、克州创业专家服务基地,积极争取克州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型企业科技研发、技术开发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建设。

专栏3                     创新主体和平台重点项目

创新型企业培育: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融资培育行动、小升高行动、产学研合作行动。

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双创体系建设,建州级星创天地5众创空间5科技孵化器2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争取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构建创业孵化体系

第三节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行动,建立科技专项,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成果转化,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科技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推进互联网+”“科技+等绿色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大力发展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重点发展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业态,不断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到2025年,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四节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

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克州发展的第一资源,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立健全引才、聚才、留才工作机制,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补齐人才短板、优化人才结构,着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尊重用人单位主体地位,实施帕米尔英才计划”“帕米尔鸿雁计划,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围绕高层次人才、紧缺性人才、基础性人才、技术性人才四种类型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完善帕米尔3123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及培养计划,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优秀年轻人才。打造名校、科研院所实习实践基地,畅通人才输送、人才培养、智力支持、资政服务等渠道。开展援疆干部人才1+X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完善优化请进来”“走出去交流培训培养机制,聚力开展素质提升四个工程,即党政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奖励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制度着力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探索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始终坚持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心,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确保引进来的人才能留得住。

专栏4                    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项目

培养创新人才:开展人才支持行动、本土人才培养行动、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展面向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程,推进分类分层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每年选拔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培养和实践锻炼。

第五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科技兴州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科技资源,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完善科技特派员联动机制。创新科技投资方式,构建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科技融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扎实做好科普工作,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到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实力进入全疆中等行列,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专栏5                       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科技示范园建设:在三县一市建立科技示范园。

科技重点领域专项: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文化、旅游、边贸、公共安全、民生、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领域,建立科技专项,促进克州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克州科技创新中心克州科技馆建设;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平台、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产业联盟转化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大数据信息平台、云上克州直播平台、众创空间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体。

科技合作与交流:依托各类科技示范园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创建江苏+克州科技局+克州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新疆农科院+克州木纳格葡萄产业创新转化中心(产业创新联盟)”,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科技特派员四创联动机制,引进新农牧业品种10种,推广新农牧业生产技术10种,转化科技成果20项;争取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项目50项,重点扶持引导15个科技示范项目。

科普宣传:大力推进科普进农村进社区、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建设克州科普教育基地”“天文小镇

第四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持续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政策,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切实做到“八个不变”,扎实推进“八个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时段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开展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巩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抓好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拓展稳岗就业渠道。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摸清资产底数,分类加强管理,实现保值增效。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和完善对口支援、区内协作、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实施“百企百村”行动。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风险预警、早发现和早帮扶。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发展能力。加强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及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等政策举措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转变农业发展和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2025年,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优质高效高产粮田建设,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积极发展精品专用小麦,开展小杂粮的引进、试种和推广,推动“粮改饲”。扶持发展种粮大户、种粮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粮食产销一体化经营新模式。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及粮食深加工2025年,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创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35万吨。大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优化棉花生产。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棉花高产田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植棉技术,全面推行精量播种和机采棉,不断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2025年,确保棉花生产保护区阿图什市格达良乡、阿克陶县皮拉勒乡、玉麦乡、加马铁列克乡及托尔塔依农场棉花种植面积控制15万亩以内,棉花良种率达到98%以上,棉花机采率达到80%,提高棉花就地加工率,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

专栏6                        农业种植业重点项目

优质粮食工程: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55万亩,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0万亩;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创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积极创建新疆好粮油示范县市和示范企业;建立覆盖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平台。

优质棉基地建设:结合建设棉花生产保护区,开展标准化棉田建设、棉花高效节水推广和机械化采收示范工程建设;健全棉花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棉花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支持阿克陶县优质棉基地提质升级。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县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高效节水:新增高效节水面积8万亩,其中阿图什市2万亩、阿克陶县5.6万亩、乌恰县0.4万亩。

盐碱地治理:阿图什市和阿克陶县盐碱地改良治理工程。

做强特色林果业。实施优质果品战略,实施特色林果产品原产地保护工程,突出抓好林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重点抓好木纳格葡萄、无花果、巴仁杏、大果沙棘、核桃等特色林果品牌化建设,全面加强林果业基地、科技支撑、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四大能力建设。推进混杂果园改造,嫁接改优,逐步退出果粮、果棉间作套种模式,改造低效果园,建设标准化果园,持续建好示范园。以河谷地带、戈壁荒滩为主,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加速河谷地、荒山荒地及逆温带区域特色经济林发展。加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鼓励林果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构建现代林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林果产品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抓好产业化经营和外销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果品加工销售企业2025年,林果总面积稳定在37万亩,优质林果面积10万亩,年均果品产量达到11万吨左右,果品贮藏保鲜率50%以上,加工率40%以上。实施好南疆经果林建设项目,发展林业产业,使林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比重大幅提高。

专栏7                      特色林果业重点项目

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建成特色林果标准化示范园8个(阿图什市建设木纳格葡萄、核桃、红枣、无花果、土桃标准化林果示范园5个;阿克陶县建设巴仁杏、核桃、新梅标准化林果示范园3个);阿合奇以大果沙棘为主。辐射带动37万亩特色林果进行标准化生产。

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项目:

——实施37万亩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是阿图什市4万亩木纳格葡萄和4万亩核桃,阿克陶4万亩杏和核桃,阿合奇县6万亩沙棘,乌恰县适当发展山区特色林果业。

——改造低效果园5万亩(阿图什市1.5万亩、阿克陶县3.5万亩)。

——实施以特色林果为主的林果有害生物统防统治面积37万亩以上。

——扶持建设保鲜加工营销企业一批、林果专业合作社一批果蔬烘干房、保鲜库一批,组建县乡两级林果综合技术服务队一批,组织开展林果技术培训10万人次。

特色林业产业建设项目:结合国家林业产业建设工程,依托克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森林旅游业、种苗花卉业、沙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和木材加工产业。到2025年,林木种苗繁育规模达到0.5万亩,林下经济发展规模0.1万亩。

提升特色畜牧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总方向,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种养结合绿色发展为路径,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为方向,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克州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推进畜牧业产业重心向农区、牧民定居点、戈壁产业开发区转移;畜牧业生产方式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牧场带动型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向“四良一规范”(良种、良料、良法、良舍和规范动物防疫工作)的综合配套模式转变,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畜牧业五大增产行动”,持续做大肉牛肉羊产业,做强家禽产业,推进奶业和生猪产业适度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加快育种、繁殖、疫病防控、动物营养等技术组装配套应用和示范推广,引导支持畜牧科技社会化服务。依托已落地克州的禾邦、泰昆、昊天等涉牧企业,重点推进肉羊产业、农区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产业,帕米尔高原有机牦牛产业。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饲草料保障体系。牧区大力发展家庭牧场、规模养殖场(小区)和草畜联营合作社,健全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实行“禁牧、休牧、季节性划区轮牧”制度,加强天然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科学有序推动牧区草畜流转,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农区推进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养殖合作社托养、联户并畜,鼓励养殖户近田、近林养畜,扩增饲养量;建设高标准草料地,扩大苜蓿、青贮玉米、甜高粱等优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调入秸秆加工产品,提高饲料保障能力。大力推进牲畜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扩繁,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扶持培育一批涉牧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体系,打造地方优势品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到2025年,牛存栏达到26万头、饲养量达到32万头,羊存栏达到200万只、饲养量达到370万只,肉、奶产量分别达到5.6万吨、6万吨,形成4-5个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优势特色畜牧产业集群。

发展特色禽类养殖产业。发挥禽类生产优势,重点支持阿克陶县兴泰农牧科技黄羽肉鸡养殖基地建设和恒裕鑫鸽业乳鸽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家禽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和孵化供苗能力,促进家禽产业向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特色禽类养殖产业链。以保障州内禽肉、禽蛋市场供给为主,积极开拓疆内外禽产品市场。到2025年,力争新增特色禽类1500万羽出栏能力,禽蛋产量达到0.5万吨。


专栏8                       畜牧业产业布局

牧区畜牧业产业布局。阿图什市、阿克陶县牧区、乌恰县、阿合奇县以生产草原绿色有机牛羊肉为发展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重点推进柯尔克孜羊选育提、牦牛提纯复、引进新疆褐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发展有机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全州海拔3200米以上高原牧区以草原有机牦牛肉和乳制品等功能性产品开发生产为主攻方向,发展牦牛产业,做好柯尔克孜羊、柯尔克孜马、高原牦牛等品种资源保护。

农区畜牧业产业布局。农区大力发展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肉牛和多胎型肉羊引进扩繁以及牛羊育肥产业。在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农区及乌恰县、阿合奇县城郊农区以及乳品加工企业辐射带动区适度发展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和荷斯坦牛为主的奶牛养殖产业。阿克陶县、阿图什市突出发展家禽产业,稳步提高产能。

四良一规范示范县建设。抓好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饲养科学化、管理制度化、防疫规范化技术配套与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阿克陶县率先在全州达到畜禽养殖四良一规范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促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

畜牧业重点项目及工程

实施畜牧业五大增产行动:

——实施肉羊增产行动,坚持农牧结合,进一步扩大牧区繁育农区(牧民定居点)育肥农户繁育规模育肥出栏模式,因地制宜多模式发展肉羊产业通过援疆联动机制在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分别建设年出栏2万只的标准化规模肉羊养殖场,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支持在31市建设规模养殖场和多胎肉羊品种引进,实施一批肉羊增产示范工程。2025年,肉羊饲养量达到370万只、新增出栏肉羊40万只。

——实施肉牛增产行动:发挥农牧资源互补优势,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支撑,加快建立肉牛(牦牛)繁育生产体系,西门塔尔牛群体规模达到15万头,新疆褐牛群体规模达到2.5万头,牦牛群体规模达到14万头。通过基地建设和示范引领,202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32万头、新增出栏肉牛6万头。

——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按照奶牛适度扩群、保障奶源本地市场供应的发展思路,以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及荷斯坦奶牛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牦牛、新疆褐牛、马、驴、骆驼等特色乳业。2025年,新增原料奶产量1万吨以上。

——实施家禽产业发展行动:立足打造家禽产业集群,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家禽孵化供苗能力,发展禽产品屠宰加工业。2025年,新增1500万羽肉禽出栏能力,新增蛋禽存栏5万羽。

——实施生猪产业发展行动:依托援疆优势,按照推进生猪发展框架协议,重点在阿克陶县支持建设年出栏20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保证本地市场供应,同时立足国内市场。

畜禽种业提升计划:持续实施肉牛、肉羊、马及家禽种业提升计划,加快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高效肉羊品种和地方品种选育推广进程,通过青海大通种公牦牛(冻精)引进推广加快牦牛杂交改良进程,实施高原地区牦牛提质增效工程,对柯尔克孜羊、柯尔克孜马遗传资源依法进行保护。持续推进柯尔克孜羊选育提高、西门塔尔牛群体改良以及柯尔克孜马、牦牛提纯复壮,培育瘦肉型柯尔克孜羊新品系。组建柯尔克孜马核心群,培育高原耐力马和乳肉兼用型马品种引进育种企业建设种猪场和父母代种鸡场。2025年,肉羊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80%以上,肉(奶)牛良种推广率达到70%以上,地方品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率达到100%

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新建高原耐寒性牧草良种田500亩,新建优质饲草料地19.3万亩其中苜蓿及多年生牧草3.5万亩、青贮玉米12.5万亩一年生耐寒牧草3.3万亩

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争取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在阿克陶县整县推进,打造一个全量利用样板县。在乡村培育以饲料专业户为主的生产经营主体,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玉麦乡、皮拉勒乡,阿图什市阿湖乡、上阿图什镇、哈拉峻乡,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玛依喀克片区,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等乡(镇)新建中小型饲草料加工厂15座。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州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提升州级和4个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能力,改造3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在4个县(市)落实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扶持10个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

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行动:坚持分区分类防治、人畜同步的原则,落实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依法防治工作机制,建立畜牧、卫健等部门之间的布病结核病包虫病防控联席会议制度;人畜共患病防治做到制度到位、宣传培训到位、能力到位、联防到位、考核到位五个到位,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畜间结核病、布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检疫覆盖面和检测频率,严格落实强制扑杀动物补助制度,做好畜源人畜共患病净化工作。

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加快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应用,全面推广动物防疫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养殖备案、免疫预防、检疫出证、屠宰监管等畜牧业全程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提高防疫管理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畜牧业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在阿克陶县、阿图什市各建饲料加工交易及应急储备库,加快完善县乡级防灾应急饲草储备体系建设;强化指挥协调机构、灾害预警监测评估体系、防灾应急草料储备体系救灾物资分发配送系统建设。到2025年,草料防灾救灾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万吨,可保证边远冬春牧场应对30天左右的灾害性天气防灾需要。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依托国家支持畜牧大县和非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建设一批以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第三方处理机构为重点,集畜禽粪污收集、存贮、运输、加工、施用为一体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立覆盖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养殖散户等各经营主体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蔬菜种植,重点发展设施瓜果、食用菌等新品种,努力保障当地需求和促进出口。到2025,蔬菜瓜类面积达2.5万亩;改造提升老旧日光温室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0.9万亩。支持发展中药材,重点发展乌恰县高原中药材种植区、阿克陶县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一批中草药基地,加强技术指导,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推动精深加工。

积极发展戈壁产业。积极发展以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为主要内容的戈壁产业,加快戈壁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和果品为主导产品的戈壁设施农业基地,利用戈壁、荒滩、湿地扩大特色禽类养殖规模,提升戈壁产业效率和科学种养能力。

(二)完善农业科技和装备体系建设

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创新,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加快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建立“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进圈”服务机制,健全各县(市)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完善乡村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州80%以上行政村,逐步形成“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推行县(市)、乡(镇)农技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集成示范一批节本增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遴选推介一批主要农作物高效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成熟适用技术。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专栏9                    农业科技支撑重点工程

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支持自治州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农业科技园区申报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到2025,力争建设1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农业节水、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绿色增产、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应用。

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建立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建设完善畜禽原种场、扩繁场,推进畜禽品种改良,规划建设畜禽品种保护场、保护区。发展林业优质苗木基地,加强特色优质林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市)、乡(镇),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物流配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到2025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达到30个、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个。依托援疆省(市)优势平台,强化产销对接,拓展疆内疆外、线上线下农产品收购销售“两张网”,开辟以林果为重点的农产品快速出疆通道,打造一批克州特色品牌。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突出的农村旅游休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保障粮、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建立健全州、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二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依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广棉花头水揭膜措施及残膜回收机械,减少地膜使用量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推动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二、加快新时代乡村建设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统筹乡村规划建设,提升乡村内涵和品质

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调整优化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统筹农村住房布局大力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农村用地结构优化配置,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和抗震防灾水平。不断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统筹做好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抓好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沟渠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改厕、改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创建一批生态乡镇、美丽乡村、文旅特色村庄。注重乡村风貌营造,守住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具有克州特色的乡村风貌。

(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实施耕地保护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积极稳妥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畜禽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严控0.01毫米以下地膜流入市场,推进地膜减量化使用,防控农田白色污染深入推进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乡村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加快建设生活环境自然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三)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努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加快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深入推进农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和乡村工匠培养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农产品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等急需紧缺人才。开展“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持续对村“两委”人员开展轮训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鼓励社会各类人才下乡干事创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疏通智力、技术、资本、管理下乡通道。培养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夯实基层基础和执政能力。

(四)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新疆历史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建立农村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和文化惠民工程,保护和支持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发展。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文化兴盛。

(五)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围绕建设善治乡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委会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坚持不懈抓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村党组织书记,完善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机制。狠抓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乡村干部能力素质教育培训,确保乡村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巩固基层政权。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化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大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满足服务群众需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政权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定出台鼓励、扶持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强土地流转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形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模式,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流转行为,保障农民持续收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用好集体资源性资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溉、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推进城市人才、科技下乡,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第五章   坚持工业强州战略,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大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抓好金属采选冶、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利用国家、自治区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机遇,推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重点企业升级改、提质增效。

壮大提升金属采选冶产业。加快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做大做强铁、锰、铜、锌、金、钒钛等黑色、有色金属产业,积极推进锌、锰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采选冶一体化发展,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建链、补链、强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电解锰、电解锌下游产业链项目、铜矿采选冶一体化深加工项目、金矿(采选)和合作开发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锰、钒、钛系新材料产业,推进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将克州打造成为新疆重要的锰锌铜铁等生产基地。

有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依托优势资源,稳步发展水泥产业及水泥制品、火成碳酸盐、石膏、大理石等新型建材产业。支持利用工业废渣、炉渣、脱硫灰等加工生产绿色环保材,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引进研发机构和绿色建材企业,加快推进新型建材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进出口加工业。积极发展以进口皮革、煤炭、特色农产品为重点进口资源加工业,大力培育以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和小家电、小五金为重点的出口加工业,拓展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

第二节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工程,培育壮大克州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做优做强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推进水能、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互补发展,扎实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研究探索基地式发展风、光、水、储互补的清洁高效电力供应体系,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2025年,力争常规水电站装机达到119.5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成装机100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50万千瓦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光伏、输电电采暖、农机械为核心的设备加工制造业,引进先进大型矿产机械企业开展零部件加工、组装,积极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机械设备组装加工业。大力发展安全防护产品、户外登山产品装备的制造。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维药、柯药)、节能环保等产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天山云谷”等应用服务,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种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支持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打造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节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产业优惠政策,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消费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鞋帽、玩具、假发、箱包、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手工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增强产业集聚效益。

扶持发展纺织服装(服装服饰)产业。坚持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把向西出口作为克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突破点、着力点,以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为重点,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针织、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产业,鼓励企业代工生产和来料加工,支持纺织服装配套产业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延伸产业链。通过产业援疆,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落户克州,重点围绕未来纺织、恒鑫纺织等项目建设,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纺织服装、民族服饰等骨干企业。大力促进民族服装服饰、地毯挂毯、柯尔克孜刺绣、手工艺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微企业发展,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工艺,引导建立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民族特色产业。到2025年,力争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家,带动就业1.5万人。

大力发展消费电子产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劳动力等优势,积极承接援疆省市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促进消费电子产业发展,重点依托阿图什市昆山电子产业园、阿克陶县片区工厂等,发展以接口排线、LED照明设备、耳机、太阳能面板(路灯)、电采暖碳晶板、直板手机、磁感线圈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电子产业,着力推动向产业链中端发展。积极引进日用小家电生产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馕产业。将馕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拉动市场消费的有力抓手,以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建成的馕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的优势,实现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馕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天门缘馕”“陶小馕”等公共品牌推广,进一步挖掘其“文化+旅游”内涵,在援疆省市设立品牌形象店,通过“电商+实体”完善销售体系,形成“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特色餐饮美食名片,积极整合培育馕生产企业,扶优扶强做大产业规模,推进相关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及旅游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在疆内生产主食馕达到15万个/天、休闲馕达到35万个/天,在疆外生产和销售主食或休闲馕达到20万个/天,累计带动就业0.4万人。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以林果、农畜产品、冰川水中草药、大果沙棘为重点的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力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口岸和经济开发区优势,大力发展进口农产品加工业,配套发展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等新业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收有效载体。

专栏10                     工业重点项目

金属采选冶产业:

——黑色金属产业:重点推进华维钒钛低品位钒钛磁铁矿200万吨钒钛综合开发项目、阿克陶县科邦锰业第六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阿克陶百源丰60万吨/年井下开采井巷及勘探工程项目、广汇锰业锰矿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新疆有色(科邦锰业)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矿、广汇锰业乌恰县吉根一带锰矿整合勘查开发项目;科邦锰业二期生产线和5万吨硫酸锰项目。

——有色金属产业:加快推进紫金锌业乌拉根锌矿15000t/d技改项目、紫金锌业乌拉根锌矿25000t/d采矿工程、紫金锌业乌拉根锌矿低品位废石综合回收利用技改项目、汇祥永金萨热克铜矿南矿带开发项目、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开发项目。

新型建材产业:积极推进葱岭能源尾矿免烧砖项目、华冠矿业乌恰县喀拉套建筑用玄武岩一矿玄武岩矿石加工项目、天山水泥厂阿图什加曼哲勒尕2号西段水泥用石灰岩矿开采等项目建设。

装备制造业:扩大中兴能源、中电坤源、特变电工、小叮当、百星农机等装备制造企业产能规模。

劳动密集型产业:

——纺织服装:大力发展来料加工生产服装、家纺和针织产业,促进民族服装服饰、地毯挂毯、柯尔克孜刺绣、手工艺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微企业发展,扩大产能。

——消费电子产业:依托阿图什市昆山电子产业园、阿克陶县片区工厂等,推进以接口排线、LED照明设备、耳机、太阳能面板(路灯)、采暖碳晶板、直板手机、磁感线圈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电子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中端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推动牛羊(牦牛)肉、禽肉、乳制品、无花果干、杏干、葡萄蒸馏酒、大果沙棘、大蒜、冰川矿泉水等领域加工业发展,形成一批绿色产品。

进出口加工业:提升新蓉皮革年加工处理牛、羊皮能力,推进成品皮革项目建设;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小家电、小五金等耐用消费品产业转移

第四节   推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坚持抓大扶小壮微有机结合,努力培育中型、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支柱企业。支持企业开展产品标准建设和品牌塑造,支持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加大对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100家,累计20家企业升规入统。支持外地国有企业在克州设立分支机构,与本地企业重组整合。

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矿山,推动工业经济节能、降碳、绿色和高质量发展。鼓励紫金锌业、科邦锰业等大企业建立、升级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力推进佰源丰、华维钒钛等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培育紫金有色、青松水泥、华维钒钛、建宝选矿、葱岭能源等企业绿色工厂创建,认真做好中电坤源高新科技企业认证和中兴能源复验工作,力8家企业入选国家、自治区绿色工厂名单。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对标活动,严禁三高项目进克州,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五节   推进园区高质量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援疆省市的支持,加快1+3”园区基础设施和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入市场化管理,加快推进园区服务标准化、企业化步伐,提高园区的集聚力和承载能力。加快江苏产业园区、伊尔克什么坦口岸园区江西进出口产业园建设,探索“飞地园区”“园中园”新发展模式,提升克州各园区发展整体水平,推动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企业集中,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引领高地。

专栏11                     园区建设重点项目

喀什经济开发区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实施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道路附属设施、智能交通、供暖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建设项目。

阿图什工业园区:实施市政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昆山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服装服饰小微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乌恰工业园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和智慧园区建设。

第六节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立足克州现有产业规模和优势资源,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培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广应用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第七节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形成以大型矿山为主体、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山开发格局。坚持资源开发效益为先、产业链式发展为先,防止重开发、轻勘探,重选矿、轻加工,乱采滥挖,大矿小开等行为,基本实现原矿州内加工转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和合理布局,使优势资源向优势矿山企业和优势资源加工企业转移。

第六章   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统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第一节   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牢固树立“城市即旅游、乡村即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结合“人文、生态、宜居”特色,依托多元民俗文化特色和良好生态景观基底两大优势资源,坚持自然与人文并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同步实施,推进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内、城景相依、乡村振兴的旅游格局,实现“文、景、城、乡”全景打造,“居、游、养、娱”全域旅游,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加强宣传推介,推动克州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撑克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助推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克州的朝阳产业。到2025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充分发挥克州帕米尔雪域高原、丝路古道、《玛纳斯》史诗、边境风光四大旅游资源优势,以全面提档升级为目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高端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帕米尔高原风光游、西陲边境深度游、丝路历史古迹体验游、玛纳斯史诗民俗文化游、塔莎古道自驾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打响“世界的帕米尔·永远的玛纳斯”文化旅游品牌,把克州建成高原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和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目的地。

加快精品景区创建和提升,重点加快冰川公园、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景区、阿图什天门景区、红山谷景区、阿合奇《玛纳斯》史诗非遗小镇、塔莎古道旅游大环线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到2025年,力争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克州冰川公园)、3个国家4A景区(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景区、阿图什天门景区、乌恰红山谷景区)、4个国家3A景区(火山岩地质地貌景区、塔莎古道杏花村景区、阿合奇县小木孜都克景区、贝壳山地质公园景区)。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玛纳斯》史诗为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加快“帕米尔文化长廊”建设,推进“帕米尔画家(摄影家)采风基地”“帕米尔画家村”“帕米尔艺术家采风基地”等系列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的文化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文化遗址和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加快形成全域联动的文旅发展格局。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重点发展康养旅游、草原旅游、民俗旅游、高原旅游等为主的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优化旅游住宿结构,大力培育发展乡村民宿、乡镇精品客栈、口岸汽车旅馆、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多样化住宿业态,构建城乡一体的住宿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加快旅游干线路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实现公路交通干道与旅游景区的连接;加快推进风景道(绿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驿站建设。提升旅游餐饮水平,打造“克州美食”品牌,引导和提升“农牧家乐”餐饮服务健康发展。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发布“克州有礼”名录,争创“新疆礼物”。鼓励引导国内知名旅游企业进入,不断加强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服务能力建设,形成规划全领域、行业全联动、资源全利用、生态全覆盖、文化全渗透、产业全链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专栏12                      旅游业发展布局

构建一体两翼空间发展结构,即阿图什-吐尔尕特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的克孜勒苏河谷绿洲为一体,南天山北翼,西昆仑南翼两翼,在此基础上,构建西极天路大环线,形成紧密连接的一核四区全域旅游系统。

一核:阿图什边境旅游集散中心。完善阿图什市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旅游商贸物流、旅游商务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形成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把阿图什建成南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边境(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四区:一是帕米尔高原风光旅游区:以阿克陶县内314国道的克州冰川公园、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景区、白沙湖-白沙山景区,塔莎公路塔尔段的塔尔杏花村景区为支撑,与喀什塔县等地共同构成南疆旅游大环线。二是南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以阿图什市为中心区域,拓展到周边地区,以“历史文化交汇之地”为内核,把丝绸之路古道上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特色景区串联起来,打造一批文旅产业基地。三是西陲边境旅游区:以阿图什天门、乌恰红山谷等景区为支撑,依托两个一类口岸,将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相结合,培育阿图什-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南天山边境旅游区。四是非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以阿合奇为重点区域,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史诗以及猎鹰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民族文化价值,重点建设非遗小镇,带动周边形成非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

县(市)旅游发展定位

阿图什市定位: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阿克陶县定位:帕米尔高原风光精品旅游区和特种旅游目的地。

乌恰县定位:边境旅游示范区和《玛纳斯》文化展示区。

阿合奇县定位:《玛纳斯》文化、猎鹰文化发祥地和传承地。

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

持续推进阿图什市天门景区基础设施、乌恰县化石山地质遗迹景区(贝壳山)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乌恰县玉其塔什草原景区基础设施、阿克陶县塔莎古道精品线路旅游基础设施和阿克陶县克州冰川公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阿图什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乌恰县两山交汇旅游景点、乌恰县红山谷旅游服务设施、乌恰县游客服务中心、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旅游精品民宿提升改造、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乡村旅游、阿克陶县塔莎古道旅游补短板和阿克陶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中国西极第一乡特色旅游发展、阿图什市盐湖景区基础设施、阿克陶县木吉湿地火山岩地貌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慕士塔格峰国际登山小镇、阿克陶县白山湖景区基础设施、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阔克托阔依旅游基础设施和阿合奇县小木孜都克景区旅游补短板项目。

第二节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以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为引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体育、家政和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释放需求潜力,扩大服务消费市场,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大力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应老龄化社会要求,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教育、精神慰藉、短期托养等功能,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升级改造,融合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逐步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工作机制,重点开展养老服务区域统筹、业务指导、质量评估、政策宣传、人员培训等工作,健全政府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留守老年人巡防关爱制度。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加快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到2025年,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80%

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加快发展与健康理疗、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相结合的新健康产业。

专栏13                     养老服务重点项目

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生活照料、文化教育、精神慰藉、短期托养等功能;加快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升级改造;新建住宅小区统筹配建老年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和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加快培育托育服务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县为单位,以社区或大型小区为中心,统筹规划布点和创建幼儿安心、家长省心、政府放心的社区婴幼儿照护场所,统筹考虑设施建设,合理设置专职保健医生配比,建立医教结合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医疗保育”一体化照护机制,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婴幼儿“混合照顾”体系,健全“幼有所育”服务体系。坚持公办民办并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能力制定行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监管标准,对照护服务机构收费做出合理的规范化指导。成立多学科多专业相结合的婴幼儿照护行业学会。加强婴幼儿照护专业人员培训机构建设和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照护服务水平。2025年,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各族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初步满足。

提升民族特色餐饮业品牌。挖掘和培育州域内名、优、特小吃及特色餐饮,引导餐饮业向大众化便捷化转型,发挥餐饮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抓好克州餐饮文化建设和宣传推介,挖掘、提升、吸纳、创新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克州优秀民族餐饮文化。积极推进本地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餐饮企业。抓好克州三千年风情街、香港城商业街、博格拉商业餐饮步行街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民族特色餐饮街区的规范化管理和创新高质量发展。支持引导地方特色菜肴菜品向系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克州特色民族餐饮品牌,促进克州餐饮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服务业。优化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结构,积极推进创作、演艺等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开发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升运动休闲、智能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制造和服务等产业链水平,积极拓展体育消费市场,建立体育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家政等便民服务业。大力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消费市场。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家庭服务品牌。鼓励各类资本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育幼服务。加大对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扶持力度及日常监管力度,切实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扶持发展各类便民服务中介组织。

第三节   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邮政服务、信息通信和科技、法律等服务业,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加快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优化商贸物流业市场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经济主体,推进各类商贸物流园区(中心)、配送中心建设及运营,构筑现代物流结点体系,健全完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打造克州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加强农副产品储运、冷链配送、外销平台建设,开拓国内市场,发展国内国际商贸物流提高当地产品出疆出口物流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克州与周边国家及其他省份商品聚集区建设打造面向中西亚和中东欧的重要国际物流集聚区。加快推进克州吐尔尕特口岸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力争克州(吐尔尕特)建设中欧班列的物流园和编组站以多式联运班列的开行、周边国际道路逐步打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口岸物流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畅通口岸物流通道,积极争取全年通关,实现国际国内双向互联互通。重点发展面向中亚地区的牧草进口、农产品出口等国际物流,打造以煤炭进口、分拨集散为主的南疆煤炭集散基地。积极构建跨国采购和销售网络,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经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

推进电子商务优化发展。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创新,推动更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步伐,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运营机制。推进阿图什市城东物流园和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乌恰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解决从乡镇到村物流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进一步挖掘农村电商潜力,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完善乡村两级电商服务站点升级改造,充分调动和发挥流通、电商、供销、邮政、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积极性。依托“供销e家”“西域果园”、昌吉“农易宝”电商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克州供销社”电商平台建设,加强供销社体系建设。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昌吉社协作设立15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全面构建上下贯通的网上供销合作社。

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统筹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篇大文章。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制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年均增幅10%左右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的信贷支持,做好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配套资金供应;加大对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担保、民贸民品、助学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解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力争达到全覆盖。加大对农户授信用信力度,农户受信覆盖率年年有增长,力争贷款增速高于全疆贷款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加强金融市场培育,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面发展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有序扩大发行企业数量及发行规模,推进创新产品的推广运用。争取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实现零突破,发行规模、品种逐年实现新突破。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融资,到2025年,力争推3-5克州企业在新疆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在克州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私募投资基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类机构在克州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和发展上市公司。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成熟一家、筹建一家”的原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成农商行;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和增资扩股。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布局更加完善。督促法人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功能完善、市场化运作的担保体系,力争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扩大到2亿元,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推进金融对外开放,认真落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惠政策,争取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前期调研,建立安全、高效的人民币清算渠道。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坚持做好信用风险、案件防控与操作风险、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与处置,高度关注和防范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理财业务带来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坚守风险底线。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审慎有效地开展金融创新。

推动邮政服务改革创新。支持邮政企业充分发挥网点优势,拓展警邮、税邮、政邮等合作,推动邮政营业网点办理邮政政务类便民服务。对接各级政务服务类大厅,深度融入政务服务。鼓励邮政企业建设以“邮乐购”站点为基础的农村电商服务生态圈,推广“村邮站+快递超市+电商服务+便民服务”模式,推动邮政和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巩固深化覆盖全州、普惠城乡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保障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便利化

推动快递服务转型升级。深入推广快快、邮快、交快、快商、快电合作等快递下乡模式,加快推动“快递下乡”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快递进村”。深化电商、快递协同。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对电子商务、农业、旅游等关联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加强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智能快件箱建设,规范快递车辆通行管理,提高末端服务公共化、平台化、集约化水平。2025年,培育2-3家克州范围内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打造覆盖县(市)乡村、联通全国的快递服务网络

积极发展法律咨询等服务业。积极发展中介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科技服务、劳务市场服务、人才交流服务、会计咨询、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商务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鼓励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

第七章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国内大市场,着力扩投资、促消费,推进向西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第一节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关键作用,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领域重大项目,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克州高质量发展支撑基础。

一、构建交通运输支撑体系

以实施2322 战略为重点,按照完善区域通道、强化县际联系、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网络效率的思路,以贯通线网、提升品质、全面融合、转型发展为目标,加快公路、 铁路、机场、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养护工程,基本建成安全畅通、集约高效、便捷公平、 智慧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完善公路网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南疆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中亚和南亚国家的重要区域性陆地交通枢纽。全面建成以阿图什为中心、三面覆盖的铁路网,“一环七射”的骨架公路网、畅通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便捷连通的航空运输网,加快构建以“一横两纵”为主干,农村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立体交叉,覆盖城乡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北进南出、西连东承、服务全面”的综合立体交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阿合奇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完善客货运枢纽建设。加快形成集铁路、公路、城市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于一体,有效衔接区域对外、城际间、城市内外交通。

专栏14                        交通“2322 ”战略

即:强化两大运输通道、完善三张交通线网、提升两大综合枢纽、构建两大运输体系。

——两大运输通道:加快构筑中亚国际运输通道、克州东部纵向区域运输通道,让克州更好地融入全疆乃至中亚交通网络。

——三张交通线网:加强公路网、铁路网、民航网三网高效衔接,形成公铁空立体综合交通网。

——两大综合枢纽:提升两大综合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以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为目标,着力建设形成功能明晰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两大运输体系:加快打造高品质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高效率的货运物流服务体系。

交通重点工程

公路:

——国省公路:继续实施G219 线阿合奇县-阿图什市八盘水磨公路;新建G315 线托帕-吐尔尕特口岸公路;积极筹划推进建设G315 线库曲湾-上阿图什镇-托帕段、G219 线阿合奇县-乌什县界段、S334 线阿克陶-波斯坦铁列克乡-膘尔托阔依乡-康苏、G314 线阿图什-喀什、G581 线乌恰县城-伊尔克什坦口岸、G217 线莎车-塔什库尔干(克州境内136 公里)、S308 阿合奇县-柯坪公路(阿合奇段)、S347线哈拉峻-吐古买提-铁列克-巴音库鲁提等一批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

——农村公路:积极筹划推进建设阿克陶镇-巴仁乡、塔库特村-依克萨克村、哈拉布拉克乡-萨日布拉克村、苏木塔什乡-哈拉奇乡-昂额孜、阿克拜依提大桥、苏木塔什大桥、佳朗奇二号大桥及引道工程等农村公路。

铁路:配合自治区推进南疆铁路电气化改造、南疆铁路复线建设。

机场:加快阿合奇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谋划并适时启动乌恰红山谷通用机场、阿克陶布伦口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客货运枢纽

——客运枢纽新建吐尔尕特口岸客运站积极筹划推进阿克陶城北客运站配合推进阿克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阿克陶奥依塔克铁路站。

——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积极筹划推进建设多式联运型货运3 个(阿图什火车站、阿图什产城结合区、阿合奇托什干河南岸)。

二、构建现代水利支撑体系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坚持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以健全民生水利保障体系为基础,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文章,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2025 年,州用水总量控制在 10.64亿立方米以内,五年累计退减灌溉面积 3.2 万亩,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成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库尔干水利枢纽,加快推动玛尔坎恰提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建成托帕水库,加快推进乔诺、乌鲁瓦提、铁列克、阿合奇、奥吞勒可、萨依等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建成康苏水库引调水和阿图什市格达良乡乔克其、库也克引水工程,推进乌恰县盖孜河和阿克陶县库山河引调水、阿图什市抗旱应急调水、托帕引调水等工程前期工作;对玉山古西引水枢纽进行除险加固努力完善克州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体系和骨干水利基础设施供水体系,有效调节克州境内河流年径流量,大力提高水资源供水保障能力,从根本上破解结构性、工程性缺水难题。

健全完善民生水利保障体系。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3。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6平方千米,使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林草覆盖面积有所增加,减少土壤流失量98万吨。加强农田水利和牧区水利工程建设。

实施防洪提升工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托什干河、克孜河、盖孜河、库山河、恰克玛克河、布谷孜河等 6 条河流干流为重点,统筹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及重点城镇防洪,完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预警预报信息化系统、防洪风险管理、行蓄洪空间管控等非工程措施,初步构建“防+++输”的防洪体系布局,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到2025年,力争堤防达标率超过90%,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100%,水旱灾害损失率下降到7‰以下,重点河流防洪能力达到10-50年一遇,其它河流防洪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阿图什市达到50年一遇、其它县城达到20年一遇。

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建设。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以市、县(区)为单元,合理划分供水分区,完善区域内规模化供水工程布局,兼并整合改造现有中小供水工程,提高规模供水覆盖率。加强水质检测监测、自动化管理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强化供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整体标准,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专栏15                       水利重点工程

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成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托帕水库;开工建设库尔干水利枢纽,加快推进玛尔坎恰提水利枢纽前期工作;推进乔诺、乌鲁瓦提、阿合奇等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推进铁列克、奥吞勒可、萨依等小型水库建设

引调水工程:续建乌恰县康苏水库引调水工程;推进阿图什市格达良乡乔克其、库也克引水工程、阿克陶县盖孜河库山河引调水、阿图什市抗旱应急调水、托帕水库引调水等工程前期工作

民生水利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继续开展喀什噶尔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对阿图什市恰克玛克河、布谷孜河,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黑孜苇乡,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哈拉奇乡等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节水改造;对玉山古西引水枢纽除险加固。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计划实施乌恰县玛依克林场、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克孜宫拜孜村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

——牧区水利工程:实施阿合奇县孔吾拉齐水库灌区供水及草料基地建设工程,为孔吾拉齐水库下游 2.08 万亩草场高效节水灌溉供水。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积极推进喀什噶尔河流域5条河流和托什干河中上游应急防洪工程,使应急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跨流域调水应急抗旱工程和水源连通工程,提高灌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水资源管理工程: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含井电双控建设项目)。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新建(改扩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1 处,即阿克陶县城乡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工程。

——水利信息化工程:重大水利工程配套信息化建设,包括库尔干水利枢纽工程、玛尔坎恰提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水利信息化建设;州、县(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构建能源支撑体系

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全面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力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高于50%

完善电网网架布局和结构。积极推进阿图什格达良、乌恰至奥依塔克、阿合奇220千伏输变电和配套电网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构建全州220千伏双环形网架结构。全面建成110千伏环网以及双链式供电电网提高克州各级电网N-1通过率,逐步形成坚强智能配电网。加强电力调峰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克州电力应急保障体系。

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乌恰县油气区域勘探力度,力争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突破到1000亿立方米。加快推进乌恰县阿克莫木气田10亿立方米/年达产增效,提高克州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落实天然气产、供、销分级储气能力建设。2025城市居民用天然气人口达到95%以上,城市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煤炭资源基础地质和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地质勘探程度。加强进口煤炭储备能力建设,落实口岸进口煤炭储备任务。

实施国际国内能源合作项目。加快完善进口资源风险防控和检测预警能力建设,推进进口煤炭储配基地运行。配合推进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国内段)、“西气东输”四线等油气战略通道建设。着力扩大“疆电外送”规模,健全完善“电力援疆”常态化工作机制,提升新能源外送比例。

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积极推进水电、光伏、风电电站建设。稳步推进“煤改电”清洁取暖、电动汽车(公交车)充电设施等电能替代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加快农村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

专栏16                             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水能开发:加快推进75.5万千瓦阿尔塔什水利枢纽、24.8万千瓦夏特水电站、12万千瓦两河口水电站4.8万千瓦锦源水电站2.4万千瓦库尔干水利枢纽建设;稳步推动8.4万千瓦八村水电站16万千瓦玛尔坎恰提水利枢纽、17万千瓦托尕依水电站、10.8万千瓦巴泽子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阿克陶县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动乌恰县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前期研究

新能源开发:集约化开发阿图什市光伏产业园和奥依塔克光伏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中核光伏电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开展风电资源调查、评诂,有序推进风电资源开发。

煤炭开发:加强进口煤炭风险防控和检测预警能力设施建设,煤炭静态储备能力200万吨/年;加强乌恰县、阿克陶县地质空白区、隐伏区资源勘查工作,增加全州煤炭资源探明和可开发储量。

油气开发加大乌恰县油气区域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10亿立方米阿克莫木气田整体开发项目达产;配合推进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国内段)、西气东输四线加快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农村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

电气化工程:2021完成2.4万户煤改电入户工程;建设阿克陶县、阿合奇县城市电采暖集中供热工程,阿图什市天然气采暖、电采暖互补工程

供电服务工程:

——主网工程:开工建设阿图什格达良220千伏、乌恰至奥依塔克220千伏、阿合奇220千伏输变电和配套电网工程等项目;建设夏特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等220千伏送出输变电工程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阿图什市哈拉峻、阿克陶县白沙湖、阿克陶玛尔坎苏流域乌恰县黑孜苇、吐尔尕特、阿合奇县国营马场等110千伏输变电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阿图什市吐古买提阿克陶盖孜、乌恰县铁列克、阿合奇县孔吾拉奇等35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解决城乡居民用电问题。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工程:以城市公共区域、居民小区、专用车市场为重点,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布局,建立统一的电动汽车用户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克州年风情街停车场、人民路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充电桩;推进各县(市)城市公交系统专属充电站建设;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服务机关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推广旅游景区通勤服务车充电桩建设。

——电网综合能源服务工程:建成克州电力调度系统,搭建电力调度平台,组建调度机构,提高电力应急保障能力。

四、构建信息化支撑体系

围绕实施 宽带新疆 战略和智慧克州建设,按照一体规划、分布实施、全面覆盖的思路,统筹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全面提升5G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规划建设克州大数据中心,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同产业、各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能物流等应用的建设,提高克州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快5G商用步伐,发挥5G大带宽、低延时、大连接的优势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专栏17                    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

5G基站:加快部署5G基站建设,引进社会化资本参与,加快建设步伐。

大数据中心:统一规划建设克州大数据中心,依托数据中心建设,实现5G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

智慧城市:推动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应用,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

智慧园区:推动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阿图什工业园区、阿克陶工业园区、乌恰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实现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第二节   着力促进消费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推进“互联网+流通”,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商贸业与物流业融合联动,完善城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促进传统业态转型提升和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构建创新型产业组织服务体系。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促进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转型升级和消费模式创新,降低生活服务成本,提升服务便捷程度,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着力抓好一批大型综合市场建设,升级改造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发展农产品市场,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大力推进特色美食街建设,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服务。持续推进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提升为农服务实力。

第三节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充分把握克州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等有机衔接起来。立足国内市场,加强产销对接、产业链衔接,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开放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面向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对接国内和援疆省(市)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八章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集群口岸优势和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作用,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积极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一港、两区、五中心、口岸经济带规划布局,以口岸经济为主要抓手,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搭建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持续推进落实“五大中心”建设

推进落实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围绕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任务,加快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内接南疆,外承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发展州级、县级、乡镇级物流功能节点,初步建成对接喀什,以阿图什为地区物流中心,以两口岸为进出口商品物流集散中心,以乌恰、阿克陶、阿合奇为支点,以喀什机场、南疆铁路、国省干线为网络,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国际商贸物流体系。支持喀什建立铁路口岸,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克州、喀什与周边国家及其他省份商品聚集区建设,以沿线乡镇为网络的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建设。

推进落实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围绕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大力推进联通周边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和通讯、能源电力等设施建设,以阿图什市为核心,以阿克陶为节点,以乌恰为前沿,依托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等陆路口岸和喀什门户机场,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层面的支持,努力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建设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加快构筑中亚国际运输通道。

推进落实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围绕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面向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造国际医疗服务新平台。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吸引外资、民营医疗机构落地克州,补充和丰富克州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充分借助对口援疆的资源和力量,在阿图什及乌恰等地的重点医院和特色医院设立国际部,开展针对周边国家的国际医疗服务,开通面向国外患者的专业服务通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旅游医疗服务业发展。以中医维医、柯医)为重点,开展双边互派医药科研专家、医药科技人员的互访和医药科研高级人才、急需人才的培养工作,组织双方医疗机构建立对口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克州医疗健康服务的影响力。

推进落实文化科教中心建设。围绕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的目标任务,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建设。大力发挥克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及与吉尔吉斯斯坦文化相通的优势,深入挖掘柯尔克孜族文化内涵,努力打造玛纳斯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动跨境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克州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区域文化合作交流,促进克州向西发展文化产业、输出文化产品、增强国际影响力。

推进落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围绕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任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与能力。完善边贸金融服务,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州、县、乡三级金融机构设置,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与差别化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差别化信贷政策。

第二节   推动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

紧抓吐尔尕特口岸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战略机遇,对接国内国际物流通道,提供一体化通关、便捷化过境运输、保税等综合性物流服务,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围绕中亚、南亚市场需求,逐步完善展示、仓储、运输、包装、配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保险、国际货代、报关等现代服务功能,建成向西出口商品中转集散地。支持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和吐尔尕特口岸建立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发展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保税物流等功能。加快建立吐尔尕特口岸物流园,打造以公路口岸为特色的跨境物流运输系统,推动公铁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物流方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业务,推进跨境电商、进出口加工等产业发展,打造口岸产业集群。主动承接其他省区产业转移,瞄准国际市场,建设面向中西南亚的纺织服装、日用品、新型建材等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和煤炭、矿产资源进口加工基地,建成大宗散装货物重要大通道、海关监管仓储区。支持乌恰县建设进口能源矿产资源、出口日用消费品等的采购交割中心,完善配套金融、信息、价格指数、期货产品等服务体系。

第三节   促进口岸经济带建设

积极发挥和提升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口岸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和电子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通关检验检疫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通关能力和效率。大力推进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积极发展财政性担保公司,建立园区贷款担保机构。加快吐尔尕特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口岸园区为平台和载体, 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及商贸物流、商务会展、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把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口岸打造成集进出口贸易、矿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中转于一体,国际性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口岸经济”转型,形成克州经济的新增长极和沿边开放新高地。

第四节   加强中吉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

用足用活各项边民互市优惠政策,将中吉边民互市贸易区打造成集综合加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口岸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口岸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以商贸带旅游、以旅游促商贸发展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旅游购物贸易向市场采购贸易转型发展,扩大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自营进出口规模,巩固提升伊尔克什坦口岸边民互市规范运行,促进新型边民互市贸易区健康有序发展。扩大对外农产品进口,改变边境小额贸易以出口为主的单向模式,促进贸易平衡。有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扩大互贸区国际影响力。

第五节   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度参与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领域合作,以喀什经济开发区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为龙头,以口岸为前沿,以各类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补性强的进出口加工业,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和加工基地,加大以资源互补为重点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对外贸易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经贸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旅游实验区。借助“亚博会”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展会平台,积极开展境外展会,推动与中亚国家在农业、能源、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克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加强与援疆省市及东中部地区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克州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以援受双方共建产业园为契机,充分发挥援疆省市渠道优势,密切与东中部地区联系,寻求在高端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矿山机械制造、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医药研发等价值链中高端导入产业、开展合作。积极与东中部地区相关产业园区对接,通过两地园区间战略合作打通东中部产业向克州转移通道,引导东中部企业和项目在克州落地生根,务实高效拓展招商引资渠道,逐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点多面广、符合实际的市场化招商引资新路子。积极与东中部地区高校、院所、专业企业服务机构对接,在企业管理、产学研合作、企业发展咨询等方面寻求智力支持,为克州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专栏18                          口岸建设重点项目

伊尔克什坦口岸规划建设项目:海关监管仓储物流设施,垃圾转运站小型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项目。

吐尔尕特口岸规划建设项目:综合信息平台、客运站防洪坝污水处理厂设备升级改造保鲜库综合业务用房等建设项目

第九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节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立足全域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生态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城镇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推进城镇化地区高效集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区和生态空间,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一、优化总体空间格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开发现状、自然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潜力,规划形成“一核二环五廊、二山七水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核”:指城镇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指喀阿一体化区域。

“二环”:指环喀什城镇紧密环与环喀什城镇辐射环。

“五廊”:指沿伊尔克什坦口岸经济产业拓展廊、吐尔尕特口岸经济产业拓展廊、中巴铁路经济产业拓展廊及喀和高铁、南疆高铁经济走廊。

“二山”:指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生态保育高山绿脊

“七水”:指托什干河、恰克马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叶尔羌河与博古孜河。

“多点”:包括重点镇及其他特色乡镇等。

二、严守“三条”控制红线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严守城镇建设用地及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空间。基于“山川-林草-荒漠-绿洲”的生态空间要素,形成“一屏、七廊、五区、七核”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通过生态空间管控,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克州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支撑。

专栏19        “一屏、七廊、五区、七核”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一屏”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生态绿脊屏障

“七廊”托什干河、恰克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叶尔羌河博古孜河生态连通廊道

“五区”天山南脉水土流失防控区、天山南脉水源涵养生态区、帕米尔-昆仑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区、托什干河防风固沙保护区与帕米尔-昆仑山水土流失保护区

“七核”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红山谷风景名胜区、托云地质公园、小尚亥风景名胜区、帕米尔高原湿地保护区、克州奥依塔克冰川森林公园与喀拉库勒-慕士塔格峰风景名胜区七处重点自然保护地

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保护农业生产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确保全州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下达指标,切实保护好农业生产空强化农业生产功能,兼顾生态空间功能制定适宜的农业用地配置模式和管理政策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降低化肥、农药、地膜等投入量提升农业用地质量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促进乡村振兴。

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集约高效利用城镇空间。严守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科学确定城镇发展主导区,实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协同配置。通过对城镇空间的管控,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提升城镇综合实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撤乡建镇工作,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有序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支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建设和成果运用,提升城镇品位,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一、立足全域空间格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立足克州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各区域比较优势,规划形成“城--乡(场)”三级城镇体系结构。坚持州域空间资源统筹配置,推进城乡规划有机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专栏20            “城-镇-乡(场)”三级城镇体系结构

指阿图什市区阿克陶县城、乌恰县城、阿合奇县城。

支持和引导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乡实现撤乡建镇,形成一批重点中心镇和一般镇

乡(场)保留优化现状的乡和场,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形成独具特色的行政基本单元。

二、促进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构建以阿图什市城区为中心,以乌恰、阿克陶、阿合奇县城为基础,以小城镇为依托,农村为支撑,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积极融入南疆城市群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与喀什、阿克苏等南疆地区协同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乡村、城镇和主城区三大板块统筹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镇吸纳承载农业转移人口能力。

专栏21                      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形成“一引领、两环驱动、四区联动、多节点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一引领一体化核心,是克州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中心和经济发展重要的综合增长极。

“两环驱动”环喀什城镇紧密环与环喀什城镇辐射环

四区联动即北部、中部、西部、南部的四个发展片区。

——北部发展片区:包含阿合奇县以及阿图什市域北部的城镇发展片区,是克州重要的水能发展区和文化旅游区。

——中部发展片区:即核心发展区,包含阿图什市及市域南侧产业服务区、园区、西侧城镇、乌恰县城及县域东部城镇、阿克陶县城北侧部分城镇,是克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西部发展片区。主要包含乌恰县西部乡镇,重点发展伊尔克什坦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康苏镇。依托伊尔克什坦口岸的辐射带动,发展成为克州重要的对外贸易、物流集散和工业发展区,加强与喀什的紧密联系。

——南部发展片区。为阿克陶县城南部区域,是克喀经济区的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及克州矿产开发区和旅游区。

多节点发展即依托口岸、交通、资源等优势条件,对克州经济发展、产业带动、文化引领具有重大意义的节点地区,主要包含口岸经济开发区、喀什机场周边地区。                      

三、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和功能及品质

完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存量空间功能与品质提升、内涵发展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改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网密度和连通性、可达性,提高城镇路网效率,完善城镇公共交通网络,构建城市慢行系统,加快推行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度。完善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完整社区样板,形成15分钟生活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人文城市建设,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设计,塑造城市风貌。强化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城市防灾、生命线工程建设,建设安全发展城市。加强绿色城市建设,优化设置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乌恰县完成自治区园林县城复查工作,阿合奇县完成自治区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加强城镇供水、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再利用设施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体系,全方位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202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19%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13%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6%以上。

专栏22                          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阿图什市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新建日处理能力220吨生活垃圾处理场及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阿图什市供排水一体化建设项目(新建供水管网35公里和污水管网33公里);阿克陶县供水改造项目(新建日供水能力20000立方米自来水厂1座);阿图什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新建4座立体停车场);阿合奇县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新建供水管网9.5公里);阿合奇县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新建供热管网4.5公里);乌恰县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新建建筑垃圾填埋场1座)。

人民防空建设:加强人民防空城市防护体系建设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做精做强中心城市,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协同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均等同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强化城乡设施的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级,实现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边村、城中村改造提升,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化,积极引导农民转移转化,不断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逐步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努力构建人与城”“产与城”“乡与城融合互促的良好发展局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

五、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确保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应落尽落、便捷落户,引导更多农业人口转移转化推进农牧民变市民进程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快推动城乡地位平等、城乡要素互动、城乡功能互补、城乡空间共融,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权益和优质教育等资源,让更多进城农民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朝着城乡融合、加快实现人的城镇化2.0版迈进,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第三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发展。主动加强与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的紧密合作,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增强跨州域互动联系,协同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保生态、城市规划、对外开放、公共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调互补、功能定位差异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空间开放开发布局体系。根据各方发展实际,逐步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科学分工、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新机制,适时建立与周边城市政府间联席会议制度,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喀阿(喀什市-阿图什市)核心区域和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三个增长极,鼓励支持相关企业组建跨地区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等合作平台。

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市。积极融入南疆城市群建设,强化县城规划建设,引领支撑各具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以缩小县市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目标,健全完善市县联动发展机制,创新联动发展方式,强化县域功能化、凸显县(市)发展特色,实现州域一体化,努力形成基础通联、错位发展、各展所长、功能互补的良性格局。阿图什市以商贸物流、纺织服装、出口加工、机械制造、馕产业、观光旅游为重点,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丝路特色城市;阿克陶县以特色农产品加工、金属采选冶、水能资源开发、现代农牧业、纺织服装、馕产业、旅游为重点,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县;乌恰县以边境贸易、边境旅游、戈壁产业、矿业开发为重点,培育口岸产业,发展口岸经济,打造口岸城市、新兴工业城市;阿合奇县以民风情旅游、河谷旅游、生态产业、水能开发为重点,打造民生示范县。

第四节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坚持兵地一盘棋、兵地是一家,支持兵团向南发展,支持兵团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发挥兵团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三大功能”和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健全自治州和兵团关于重大问题的决策沟通机制,妥善解决行政授权、土地确权勘界、水资源分配等重大问题。完善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政策规划,推进兵地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共建共管共享,加强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稳等方面的融合,促进兵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加强兵地农业科技交流学习,充分利用兵团在农业精耕细作、病虫害防治、集约化经营、新品种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努力形成兵地产业联动、结构优化、共同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十章   坚持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更好宣传教育群众、团结凝聚人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州建设。

第一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克州及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有力宣传阐释新疆及克州广袤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创新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融情实践活动,推进互嵌式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研究制定克州文化润疆工程规划(2021-2030年),围绕贯通中华文化血脉、融入现代文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谋划文化润疆工程项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头脑。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融入节日纪念日、乡风民俗、礼仪规范、建筑美学、服饰艺术、文化创作等,建设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加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抢救工作及利用,深入挖掘克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深入贯彻落实《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纪要》精神,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节   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更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和选拔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练掌握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熟悉宗教工作和宗教知识、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干部。加强爱国宗教人士关爱培养,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经学思想建设,引导信教群众正信正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保障正常宗教需求和合法宗教活动。全面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和信教群众的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改善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条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持续推进去极端化。

第四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州的重大任务,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研究,进一步扩大“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全州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幸福生活、厚植爱国情怀。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世俗文化、现代文化发展,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机制。加强文明网络建设,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健全协调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第五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使各族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常态化、精准化。

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坚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打造一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演出形式,提升创意水平,创作生产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精品扶持力度,聚焦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主题文艺创作的激励机制,为推动克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持续实施“文化进万家”“政府购买演出送戏下乡”,继续做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乡村文体活动竞赛”等活动。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普及工程,扩大群众参与面。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权益,引导各族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体系,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深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遗迹的保护,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与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成为体现城市文明的标志。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程,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主要任务,构建以《玛纳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研究交流体系,积极推动国家级、自治区级名录的申报工作;认定、命名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推动自治区级生态保护基地申报工作,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水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

加大文化宣传和传播力度。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克州故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克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第六节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和结构性调整。整合文化资源,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对品牌文化的扶持和“包装”。重点培育和发展两个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商务文化服务业聚集区)和两个文化产业分布带(文化旅游产业分布带、休闲娱乐产业分布带)。支持经营性产业发展和公益性事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国有文艺团体与旅游企业、文化市场中介及文艺传媒公司的合作,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消费模式,实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

第七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把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深化体育领域各项改革,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体育强州和健康城市建设步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部分学校、事业单位等体育场所向社会逐步开放,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体育场馆运营,支持发展老年人体育协会、农(牧)民体育协会等各类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构建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摔跤、柔道、拳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不断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加大以运动项目推广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力度,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扩大体育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持续深入推进体教结合,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做好体育事业发展轨迹中的资料发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形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体育文化。建立一批体育产业基地及特色项目,培育一批体育企业,重点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户外运动系列品牌赛事,积极发展户外运动休闲、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及销售等体育产业,构建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交流频繁的发展格局。


专栏23                   文化体育发展重点项目

公共文化:州、县、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县级博物馆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提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克州博物馆展陈布展项目;脱库孜吾吉拉石窟岩体加固壁画抢救性保护项目;喀拉墩古城等重要文物遗址的考古发掘;乌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改造;乌恰县康苏镇国家级工业遗址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阿克陶县约隆歌生态保护基地建设;阿合奇县玛纳斯生态保护基地建设;乌恰县库姆孜生态保护基地建设;阿图什市葡萄醋生态保护基地建设策划和创作歌舞剧《冬古拉玛》、音乐剧《康巴尔汗》、舞剧《鹰的故乡》等

文化产业:克州民俗文化展示馆重点电影制片基地建设;克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阿克陶县汉代古城文化产业园建设。

体育发展:推进县建设体育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晨晚练点等体育活动场所;建立一批体育产业基地及特色项目;乌恰县全民健身中心升级改造项目。

第十一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克州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克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克州,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人民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根据生态功能细化空间分类分区管治生态空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加强沙漠、戈壁、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动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野生动物救护拯救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对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强化河湖长制,持续加大河湖整治力度。实施以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阿合奇县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的湿地综合治理项目,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工程,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集中连片建设林地、林带,推行林长制,继续加强防护林建设,推进天然林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全面保护天然林,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开展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适时开展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2025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4.01%

专栏24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营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3万亩;退林修复工程10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

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4个县市36个乡镇,治理面积2万亩(封沙育林2万亩)。

湿地保护治理项目: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阿合奇县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辖区内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湿地保护管护、湿地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工程建设,恢复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管护面积18.01万亩。通过天保工程续建项目,进一步加大以雪岭云杉为主的西天山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森林抚育项目:森林抚育15万亩(县市级直属场圃)。

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工程:管护总面积225.47万亩。

退耕还林(草)工程:退耕还林2500亩、还草1000亩。

草场生态修复工程:继续落实好454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项目,其中禁牧草场1440万亩,草平衡面积3103力争完成6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

退化人工草场改良项目:1万亩。

国家生态补偿扶贫项目:生态护林员和草原管护员指标稳定在6873,其中:生态护林员6123人,草原管护员750人。

第三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环境基础设施,实施水、土、气综合治理,推进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抓好散煤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煤改电”,提升农村电化水平。加强机动车气污染防治,大力开展机动车排放监督抽测工作。加快老旧车淘汰力度。实施新能源车便利通行政策。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重点流域和湖泊点源、面源污染防治和河湖生态修复,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恢复与改善重要河流、湖库、湿地和城镇水环境、水生态状况。实施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治理,加强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规范化改造,加强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开展地下水污染普查和防治。

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大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制定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在全州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基础上,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项目。构建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土壤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和预测预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地膜回收机制,继续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对辖区内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制革等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以各类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完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体系。开展冶炼废渣、煤矸石、炉渣、金属切削碎块等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堆存点专项排查,建立工业固体废物非正规堆放点整治清单,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利用调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开展问题尾矿库整治,逐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专栏25                      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蓝天保卫战重点工程:乡镇场燃煤锅炉改造项目、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项目、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改造工程项目等

碧水保卫战重点工程:乡镇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净土保卫战重点工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项目、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第四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节水行动,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区域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把水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刚性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调整用水结构,推广节水灌溉、循环用水技术,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发挥已建成节水项目使用效率。完善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先进用水定额体系。推进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占补平衡数量、质量并重,高效开展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标准,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商贸流通、农村农业领域节能减排。推广垃圾分类,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水平。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企业清洁化转型升级和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十二章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扩大就业、增收致富、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社保扩面、安居保障、煤改电、兴边富民、公共安全保障、稳定惠民惠民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节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到2025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5万人次,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8%以上

一、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返乡创业三措并举,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计划,做到就近就地就业与有序转移输出就业相结合,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稳定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产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宣传促进,引导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思想。建立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统筹做好劳动对接和跟踪服务、动态清零。

二、完善就业支持体系

对重点行业就业支持做好高校毕业、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到基层就业、到企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妥善安排转移就业人员子女入学、土地经营、老人赡养等工作,确保转移就业人员能够稳定就业。高度关注低收入家庭稳定就业增收问题。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加大跟踪服务管理工作,有序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

三、加强职业能力建设

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克州技师学院建设,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推进克州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组织农牧民开展技能+基本劳动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鼓励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自主创业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创业型县(市)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整体联动、优质高效、服务创业的联动机制,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专栏26                       劳动就业领域重点项目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技工院校建设计划:2025年,建成克州高级技工学校克州技师学院。

其它就业项目:实施三支一扶项目计划;克州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

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

——重点企业用工指导计划:建立完善对用工规模较大企业的用工指导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提升用工管理水平。指导特殊困难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工作岗位,发挥集体协商重要作用,有效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风险,稳定劳动关系。

——基层劳动监察队伍基础建设:加强基层劳动监察队伍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劳动监察处理效能显著提高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步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围绕学生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育,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二、构建更加优质协调的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机制体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完善科学保育教育机制。全面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研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指导和推进,探索乡镇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模式。到2025年,适龄幼儿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合理规划校园布局。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依法治教,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总体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并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2025年,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逐步向优质均衡发展。

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路径,有序推进走班教学,着力提升教育质量。2025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更加合理,普职比大体相当,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和结构,提质培优。建立以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县(市)职业学校为整体的办学联盟和专业设置统筹机制,打通人才培养通道,持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建设适应克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与培训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立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到2025年,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加快发展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健全完善加强终身学习的制度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县管校聘”人事制度和教师队伍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教师队伍准入退出机制,优化教师结构,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健全并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表彰奖励机制等教师管理体系,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素质。到2025年,教师队伍质量、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四、加大教育投入建设力度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强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教育装备和校园智能化管理水平

专栏27                    教育领域重点项目

学前教育:城镇学前教育能力提升项目;乡村幼儿园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完善并提升幼儿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及设施设备;整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并提升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及设施设备;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领航筑梦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提升改造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校舍办学条件,配齐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承载能力项目;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

特殊教育:完善并提升特殊学校(特教资源教室)设施设备。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克州建设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综合监督、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领域体系建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各族群众健康。到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升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高效,健康克州行动成效显著,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5张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18人以上。加快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

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充分体现岗位劳动价值的薪酬分配办法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运行机制,激发基层运行活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基层使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积极推进全科医疗建设发展,到2025年,城乡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达到3人以上。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指挥、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医防协同机制建设,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风险评估和流调能力,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夯实常规免疫基础,做好结核病防治、艾滋病患者管理,做好鼠疫防治、地方病、职业病等监测工作。提高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大重点地方病、职业病和人畜共患疾病救治能力。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州、县(市)、镇(社区)三级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提升群众防病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到2025年,力争阿图什市、阿合奇县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

三、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州级医院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卒中、创伤、胸痛三大中心建设,推进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支持业务用房条件改善和医疗装备更新换代,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学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完善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医疗设备和配套设施,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能力,鼓励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康复、保健需求。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远程诊疗服务覆盖面。

四、实施健康教育与促进

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推动健康教育进家门、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意识。教育群众了解有关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平台和传播机制,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新媒体等传播媒介作用,鼓励支持主流媒体开办各类优质的健康科普专栏或节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推进中医类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全面有序推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专科医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广泛、科学、有序传播,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中医(维医、柯医)基础研究工作,加大中药药用资源保护力度,推进中医药材规范化种植工作。到2025年,全州各县(市)建立1所公立中医类医院,提高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4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六、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实施医药卫生健康人才推进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中青年名医培养计划,加强高端医学人才和紧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注重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培养,以及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和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立健全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教育,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各民族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稳定适度生育水平。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两癌”检查、免费增补叶酸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等项目,做好妇女和儿童生命全周期优质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社保服务水平。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工程,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

八、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推进州、县、乡(镇)三级平台建设,做好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以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六大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推进居民健康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等公共卫生服务卡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开展信息惠民工程,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能提供预约挂号、费用查询、一站式付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信息化服务。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服务,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融合,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专栏28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公共卫生:

——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打造克州国家级鼠疫监测实验室。

——实施传染性疾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改造发热门诊、二级生物实验室等用房,配置检验检测设备,购置呼吸机、负压救护车等必要装备。

——实施职业健康能力提升工程,州级至少建设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各县(市)至少建设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实施健康克州行动五进工程,专题制作健康克州宣传片,推动健康教育进家、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并在各大媒体和车站等公共场所轮番播放。

——实施卫生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工程,建设1所集卫生应急指挥、能力培训、物资储备、模拟演练等功能于一体的保障基地。

医疗卫生:

——实施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州县两级急救中心(站)建设,支持120急救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州区域内统一指挥调度。

——实施五大中心建设工程,在卒中、创伤、胸痛三大中心基础上,推进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标准化建设,配套建设消毒供应洗涤中心。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程,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改善硬件条件,更新医疗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能力;实施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提升工程,在现有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基础上,新建教学实验楼。

中医药服务:

——实施中医专科医院建设工程,推进州级中医专科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县级中医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医院特色发展。

——实施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工程,加强中华医学发展体系宣传,推动中医药文化广泛、科学、有序传播。                                                                                                                

——实施民族医药创新成果工程,完善现有民族医药循证研究平台,推进临床疗效评价及研究成果转化,形成可供推广的民族医药诊疗方案。

婴幼儿照护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工程,每个县(市)至少建设1个规范化、普惠性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逐步提高婴幼儿社会化照护率;大力发展社区托育中心,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场所托育点建设;推进托育服务培训平台,对家庭科学养育指导能力持续增强,从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卫生信息化: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工程,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联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整合各类卫生健康资源,基本实现行业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加强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整体效率;加快整合卫生健康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第四节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好各项社保待遇调整和参保发放工作,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到2025年,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应保尽保。

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优化社保转移接续工作。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补充性作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推进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全面加强失业保险经办工作。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社保制度。推进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体系和基层服务平台实施提升社保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使用水平

二、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保障机制,编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增长机制。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有效帮助困难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落实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有效帮助急难家庭摆脱困境。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与法律援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筑牢社会救助底线,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程序。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

专栏29                     社会保障领域重点项目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以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以标准规范为保障,采用窗口服务、网上服务、移动服务、电话服务、自助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保业务实时进行联网经办力争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卡通用,为参保单位和群众提供全网式、全流程、无差别的方便快捷服务。

——社会保险标准化工程:建立覆盖全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体系,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三、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拓展民政福利机构保障功能,加强福利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养老托幼服务,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兜牢民生底线。落实孤儿保障、农村留守关爱、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全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加快推进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积极实施光彩明天工程,加强孤残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大力扶持培育慈善公益组织,推进社会慈善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完善殡葬服务管理办法,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规范婚姻登记管理,推动婚俗改革,倡导节约适度、健康文明、移风易俗的婚嫁礼仪

专栏30                   社会福利重点项目

社会福利: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县(市)、社区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乡镇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级设置儿童福利主任;社会福利中心环境提升项目;克州精神病院建设项目。

殡葬事业:县(市)殡仪馆建设项目对老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公墓三期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乡镇殡葬服务中心建设

四、推进退役军人事业发展

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狠抓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移交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大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做好褒扬纪念工作

第五节    提高城乡住房保障水平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以居民消费为主支持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稳步实施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公租房建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升城镇住房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层次居住需求。对外来务工人员(含外来农业转移人口)给予住房保障均等化政策,使其通过购买或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解决居住问题。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有序推进村镇农房建设,巩固提升农村安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住房配套设施短板,继续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消除房屋隐患,让村民住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人居环境水平。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全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专栏31                    城乡住房建设项目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建设。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4521套;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计划改造项目75个、275栋楼、6349

农村安居房及配套建设:新建农村安居房3328户,进一步提升农村安居房配套

第六节   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公民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重大疫情等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加强食品、药品和网络安全监管,加强物流寄递等行业监管,抓好流通销售质量,实施餐饮质量提升工程,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的安全监管机制。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始终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社会共治,强化源头管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隐患排查、应急演练,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及专项整治,加强化工、桥梁、隧道、电力、油气、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矿山开采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现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步。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体系,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建立高度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州、县(市)、乡(镇)三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资源,健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强化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加强和完善部门协调、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及社会力量协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积极推进以乡镇、街道为重点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完善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专栏32                        应急管理重点工程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应急救援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移动应急救援平台、应急救援指挥车、应急救援医疗车、移动救援调度系统建设。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工程:监测预警中心场所、基础支撑系统、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灾害监测车建设。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VR体验馆建设工程:VR体验馆基建、导视系统、文化长廊、安全生产VR体验馆建设

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建立健全综合减灾防灾体系。进一步健全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构建多元联动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生活救助等工作,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加强自然灾害评估能力建设,积极做好应对气候“暖湿化”工作,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防震抗震、防寒抗冻、防沙治沙、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疫病疫源防控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加强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形成以自治州储备为支撑、县(市)储备为依托、乡(镇)和社区储备为补充的全州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防范化解、救助体系,统筹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

专栏33                     防灾减灾重点工程

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人工增雨(雪)项目。

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消防安全红线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大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推进消防装备现代化建设,积极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实现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升火灾防控水平和灭火救援能力,全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专栏34                   消防救援事业重点项目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市政消防水源建设城市消防救援站建设

综合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消防装备建设训练基地建设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建设消防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

第七节   实施稳定惠民工程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各族群众幸福安康的最基本要求、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实施稳定惠民工程,在全社会充分释放稳定红利,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稳定红利。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多发性违法犯罪,保护各族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十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体制障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最大限度激活发展潜能,推动克州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各级政府的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依托政府服务平台,推进“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改革,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市场平等准入政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改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涉企政策制定落实和执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企业困难诉求反映渠道。落实惠企政策,加强要素保障,精准优质服务,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一起激活、竞相发展,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协同并进、全面发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第二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投资运行监测预警、投资监管执法体系、投资社会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市场主体原则,强化政府调节服务,加快形成融资方式丰富多元、公平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领域限制,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发挥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在能源、水利、环保、旅游、土地开发、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推进特许经营,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积极培育企业上市融资,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三节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不断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稳定、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财政保障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明晰州本级及县级以下财政事权,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降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释放更多减税降费红利。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借用管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和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增强金融普惠性,落实各项金融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中小法人机构健康发展,促进银行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严控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拓展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四节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加大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力度,加强企业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人群职业教育培训,加大社会急需技能型人才培养。鼓励发展高质量的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围绕实施健康克州战略,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性原则,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巩固取消以药补医成果,创新推广便民惠民举措。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

第五节   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坚持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的基本导向,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畅通的现代产权制度。开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实施新一轮标准化战略,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全面推进市场主体注册准入改革,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全面加强监管执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持续推进电价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全面加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强12315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到2025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

第六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支持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合资合作,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壮大水利、交通、旅游、矿产、农牧等一批国有企业。实施民营企业培优工程,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培育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带动作用强的民营企业,支持一批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的中高端企业。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服务环境、政策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大项目建设。

第十四章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克州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节   加强法治克州建设

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疆的要求落实到克州工作各个领域,推进法治克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积极做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授予地方立改废相关工作,推进立法工作提档升级,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持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强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为重点的法律体系宣传教育,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切实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州和以德治州相结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社会和干部教育体系。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导向,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供给。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推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第二节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

坚持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推进反恐维稳工作向规范精细常态转变。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三股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优化完善便民警务站工作,加强网格化管理。健全口岸边境管控体系,完善边民管边护边制度,做好稳边固防工作。坚持网上网下联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网络安全。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向村(社区)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引导和帮助基层组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信访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依法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法律工作者、退役军人等优势,做好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权益工作。深化“维稳双联户”创建工作。推进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社会治理多网融合,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经济、金融、粮食、能源、生态、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工作,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克州。

第十五章   聚焦克州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对口援疆

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聚焦发展需求,着力抓好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文化援疆,扎实推进“组团式”援疆,深化拓展“嵌入式”援疆,完善援疆工作机制,用好对口援疆资金着力提升援疆综合效益,助力克州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持续加大干部人才援疆力度

坚持引进和培养人才结合,精准选派、科学使用援疆干部人才把援疆干部安排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与援疆单位沟通合作平台推进援疆干部人才传帮带工作,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组团式”帮扶等形式,加强干部人才培养,提升全州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运用市场办法加大干部人才柔性援疆力度缓解克州干部人才短缺问题。健全完善援派干部人才管理制度机制,加强援疆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对援疆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全力支持、生活上特别关心,激发援疆干部人才干事热情,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依托江苏、江西援疆省(市)培训资源,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为克州培养一批能够带头致富、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基层干部。加大援受双方干部交流合作,努力提高当地干部人才能力水平。

第二节   持续加大产业援疆力度

用足用好差别化政策,实施产业援疆提升工程,高质量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加强与援疆省市、企业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援疆省市企业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克州产业发展、来州投资兴业。支持援疆省市建设“飞地园区”。依托援疆省市、企业开拓其他省份市场,推动克州特色产品走出去。发挥对口援疆省市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和提升克州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带动就业。

第三节   持续加大民生援疆力度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优先位置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支持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卫生健康援疆力度,深入推进医疗“组团式”援助帮扶,加大选派业务骨干加强对县级综合医院重点科室和乡镇卫生院组团式帮扶,提升农村三级卫生服务;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工作完成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达标建设;支持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支持开展传染病防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有效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加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帮带培训力度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加大对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加大对城乡文化体育等设施设备支持力度,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对村 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四节   持续加大交往交流交融力度

坚持把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桥梁纽带作用因地制宜推进结对子活动,搭建多层次的交流交往平台,积极组织开展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活动,重点做好“走出去”的民族团结工作,鼓励其他省份广群众到克州旅游交流积极组织开展交朋友”“手拉手以及学习、参观团、夏令营等青少年交往活动。加强对其他省份克州籍务工经商人员、学生和出入境人员服务管理引导更多克州籍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留在其他省份就业创业、交融发展。

第五节   持续加大科技教育文化援疆力度

加强与援疆省市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拓展科技合作空间。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组团式援疆,提高克州教育教学水平。落实好“小组团式”教师援疆工作,实施援疆教师传帮带项目,提高全州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索建立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与其他省份文化交流合作,推进实施文化疆工程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十六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广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政治标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关爱,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和精准考核、奖惩分明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干部人才大胆工作、担当作为。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推行“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认真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广大干部人才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健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完善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一手抓反分裂斗争、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巩固发展维护反分裂斗争纪律重要阶段性成果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各族群众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第三节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各县(市)、各部门落实本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专项规划、县市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自治州规划体系。加强自治州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纲要的衔接,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落实规划目标分工负责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州党委和政府报告。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重要的预期性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定期检查。对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明确行业部门和县市责任,确保实施完成。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约束性指标的实现。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评估。自治州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要及时跟踪规划实施情况。在规划纲要实施的中期阶段,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形成中期评估报告,提请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严格落实规划调整机制。规划中期评估需要调整自治州人民政府将调整方案提请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