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塔城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的“辽塔情深・非遗同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活动,在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精彩开幕。
活动以“非遗进校园、进景区”为载体,汇聚辽塔两地多民族非遗瑰宝。两地节目轮番登场、高潮迭起。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带来的锡伯族贝伦舞《沈阳我的故乡》,以灵动舞姿传递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俄罗斯族踢踏舞《金戒指》尽显民族活力;塔塔尔族歌伴舞《悠扬的琴声》生动诠释塔塔尔族人乐观天性;达斡尔族歌舞《心灵深处的歌谣》则以悠扬曲调展现自治区级非遗的独特魅力。沈阳市非遗保护中心选调的辽中鼓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邢帅带来的唢呐独奏《大东北我的家乡》,用浓郁的东北风情奏响“辽塔一家亲”的共鸣;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师生与新疆班学生献上新疆《民族舞串烧》展现青春风采,全校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以铿锵旋律点燃现场氛围,赢得阵阵掌声。
展示环节,会场两侧设置的“沈阳市非遗项目展示区”,集中呈现《刻瓷》《沈阳满族刺绣》《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冯元平剪纸技艺》《金氏绳结技艺》《贲氏草编》六项精湛技艺。传承人现场演示糖人捏制、刺绣针法等流程,吸引师生驻足观看、互动交流,让大家零距离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与细节,感受沈阳非遗的匠心之美。
活动特别注重青少年与非遗的联结,通过“学生参演+ 沉浸式体验” 的模式,让青少年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新疆班学生主动参与节目表演,用民族舞蹈表达对家乡文化的认同;现场师生通过与传承人交流、观摩技艺,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不仅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在心中种下“守护非遗、传承文化”的种子。这种“以青春赋活非遗”的实践,与“非遗正青春”的工作理念相呼应,为非遗传承注入代际接力的新动能。
此次活动不仅搭建起辽塔两地文化交流的长效平台,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更实现了多重实效:一方面,通过两地非遗技艺互鉴,塔城地区非遗传承保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拓宽了文化帮扶与援助渠道;另一方面,活动深化了两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多民族文化在碰撞中焕发光彩,为两地非遗事业共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塔城零距离
编辑:柯姣
审核:王淮 周开明
终审:王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