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为和田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天津动力”。
一是聚力交往交流交融,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持续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百行百业交流行”品牌,“十四五”以来,开展活动700余场次,1.8万余人次参与。建设“津石榴工作室”,“足球小巴郎”“排球小古丽”等青少年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两地青少年“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同跳一支舞”。在津9所学校设立新疆高中班,累计培养学生过万人;设立民族地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在津就读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是助力发展特色产业,点燃经济增长“强引擎”。共建4个产业园区,入驻企业395家,吸纳就业超4万人次。成立“肉苁蓉科研中心”,创新发展“红柳+肉苁蓉”沙漠经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引入育秧、插秧技术,示范种植1000亩天津“小站稻”品种。助力和田建成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完成交易额1705万元,为农民增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天津样板”。建设“昆仑之心”“库尔班纪念馆”等文旅项目。连续4年在津举办“和田优品”消费季,打造标识度高的区域公共品牌。
三是倾力保障改善民生,织密各族群众“幸福网”。实施“四化改造”“五小工程”等“小而美”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龙湖、尼雅湾环境提升以及沙漠治理等项目,助力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战”。建成“津和数智医疗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和5G远程医疗应用,“十四五”以来,惠及6000余名基层各族群众。在和田七县一市设立中医院,98家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累计选派中医药专业医生69名,带教300余人。
四是全力扩大文教覆盖,传递中华文明“薪火魂”。《赶大营》《山海情深》等精品剧目在津疆两地巡演。举办“津彩书画进和田”、“行走的美术馆”等活动,津和两地学生共绘百米长卷《志合图》。和田天津高级中学“津和班”近三年一本上线率达95%。天津7所高校包建和田学院,4批次48名教师通过“院包系”与和田职业学院结对子。连续7年选派15批次5034名大学生赴疆支教,百余人留疆就业创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