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农村地区冬季取暖工作的重要性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冬季时间长,供暖周期长,冬季取暖是关系全疆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家家户户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在农村,农户家庭冬季取暖要自己解决,农户家庭冬季取暖占居农户全年生活用能消费的重头。农村家用采暖方式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加大节能减排、推行清洁取暖的必然要求,农村居民的取暖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农户家用冬季取暖方式既体现当地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水平和农村能源发展水平,也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真实反映。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开启了全面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总部署,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一次能源革命。从此,北方各地开始大力推行“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方式。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要实现清洁取暖难度更大,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既经济又实用、节能、高效、清洁的冬季取暖方式是持续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追求。冬季取暖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农村供暖方式的革命,也是推进能源生产、消费和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进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我区农村地区冬季取暖方式的发展变化
新疆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尤其是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新疆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特点以及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生活习性,长期以来,全疆广大农村地区冬季取暖都是以散煤、薪柴直接燃烧取暖为主,土炉子燃烧效率低,浪费多、污染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家用取暖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各地逐步推行电取暖(“煤改电”)或者燃气取暖(“煤改气”)等清洁取暖方式。
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2017年12月5日,国家十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规划明确了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目标、策略和保障措施。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大力推进,全区各级各地积极稳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目前,全疆城市城区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暖,有条件的城市已推进采用“煤改气”“煤改电”等为代表的冬季清洁取暖方式,有少部分城市小区和居民采用户用天然气壁挂炉供暖方式;县城和城乡结合部以采用集中供暖为主,分散供暖为辅;农村地区普遍无集中供热管网,以分散采暖为主,冬季取暖问题农户要自己解决,仍以散煤、薪柴直接燃烧取暖为主,有少部分农户采用户用小锅炉(地暖)供暖方式和电取暖方式。近年来,我区农村许多地方开始陆续推广“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将有效改变过去那种“家家烧煤烧柴、户户冒烟、污染空气、危害健康”的状况,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农村推行清洁取暖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还面临多重痛点。当前我区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普及率还较低。
三、南疆四地州农村冬季取暖方式的现状
南疆四地州农村人口占比高,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农村居民又多分散居住,农户房屋普遍保温性较差,农村地区存在建筑用能总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长期以来,南疆四地州农村广大农户,烧柴、燃煤一直是做饭取暖的主要原料,土火炉、火墙是取暖的常用设施。
长期以来,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能源基础设施薄弱、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稳定性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加之煤炭资源匮乏(特别是南疆三地州),以及农牧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收入水平较低,煤炭到户价格较高,冬季取暖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农村家庭,特别是农村困难家庭,冬季取暖普遍以薪柴为主、散煤为辅。
南疆的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州三地州煤炭资源匮乏,其煤炭消费需求基本都是远距离从阿克苏拜城县和北疆的准东等地运入,运输距离长、物流成本高,致使当地生活用煤到户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在每年冬季取暖用煤高峰期,南疆三地州常出现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在一些偏远农村牧区冬季取暖用煤到户价格每吨甚至逼近千元,高出北疆富煤区近十倍。在南疆三地州农村,用煤取暖成本高昂,很多农户仍然依靠薪柴直接燃烧取暖,以烧土火炉取暖为主,少数农户采用户用独立小锅炉取暖(地暖),取暖做饭一个火炉,一到冬季,农村家家户户烧着土火炉、家家户户炉筒冒烟,家家户户的屋内墙面、顶棚被炉烟熏的黑乎乎一片,这种取暖方式,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降低生活质量,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烧煤炭成本高,煤炭散烧还污染大气环境;烧薪柴污染大气环境,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导致植被被破坏、树木被砍伐,对南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南疆地区广大农村农户居住的安居房多数室内没有设计火墙,一个火炉烧的热源只能满足一个房间取暖,要实现所有房间取暖必须每个房间都要烧火炉,这自然是最不经济和最不合理的行为。实际的情况是,广大农户为了节约冬季取暖费用支出和避免多烧炉子的麻烦,很多少数民族农户家庭只在一间房屋内烧炉子取暖,全家人烧饭、吃饭、取暖、睡觉全都聚在这一间房间里、挤在一张大坑上,造成屋内空气污浊,生活环境脏乱差,还存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另外,南疆地区农村居民房屋普遍保温性较差,屋内炉子烧的时候烤着很热,不烧了屋内温度很快就冷下来了,不能较长时间保持温度。很多农户只在前半夜烧火取暖,晚上一封火,后半夜一点都不暖和;有些农户白天也只在烧饭时烧火。冬季里,很多农户家的屋内一天的多数时间里是不暖和的,舒适度较差。
近年来,为确保南疆三地州民生用煤,自治区采取了对南疆三地州民生取暖块煤直供直销政策和专项补贴政策,稳定煤炭终端销售价格,规范维持煤炭市场正常秩序,给南疆三地州广大群众带来了极大福利。但对于并不富裕的广大农村农户来讲,冬季取暖用煤到户价格仍然较高,仍是一项不小的费用开支,很多农户仍然以烧薪柴、树枝等生物质燃料取暖为主。为大力改善南疆地区农村冬季取暖条件,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替代工作,打造更为清洁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农村群众在寒冷冬日里“无煤”也温暖,自治区自2019年开始实施《南疆四地州“煤改电”工程(一期)实施方案(2019-2021年)》,累计实施89.2万户“煤改电”工程,有力推进了南疆四地州农村冬季取暖方式的重大变革。实施煤改电清洁取暖,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促进城乡散煤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重要举措,但在农村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多重痛点。
四、南疆四地州农村冬季清洁取暖面临的痛点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清洁取暖利国利民、大势所趋。“煤改电”清洁取暖的作用有目共睹,事实上,在南疆已实施“煤改电”工程的农村,由于农村居民传统习惯、经济成本等综合原因,总体消费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很大部分农户仍在烧柴、烧煤取暖,还是以烧柴火取暖为主、散煤为辅,电取暖为补充。如何发挥好“煤改电”工程的效能,仍有多重痛点待解。
(一)用电取暖成本相对较高
经济性是影响农村居民选取采暖方式的首要条件。在目前的“煤改电”清洁取暖试点中,即使取暖电价有补贴和优惠,并实行白天和晚上峰谷电价政策,但比起农户基本不用化钱的薪柴来讲,运行费用仍是一项重大开支。近年来,每年冬季采暖期,南疆四地州农村困难家庭都能享受到政府免费发放的“暖心煤”或取暖补贴。南疆农村很多农户,因为害怕电采暖太耗电成本高,为了省钱,基本不用电采暖或采取分时段开启设备(晚上开、白天停)。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的意愿主要受家庭年收入和清洁取暖实际运行费用的影响。虽然用电取暖环保,但是有很多农户家庭还较困难,根本没有能力负担冬季用电取暖的经济开支。“成本高”是推进农村用电取暖的一大痛点。
(二)农村产生大量生物质燃料
多年来,南疆地区农村全面实施安居工程,大量破旧农房危房拆除产生大量的废旧木材,还有众多林带树木修枝产生的大量树枝,都成为农户的燃烧薪柴。尤其在南疆的林果种植区,每年果树修剪形成大量树枝,难以处理、无处堆放,都成为农户的燃料。有的农村农户家中现有的这些薪柴几年都烧不完,有的农户完全依靠烧柴取暖。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取暖方式几乎无需化钱零成本,对于农户来讲是最为经济合算的方式。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了烧柴取暖成本低,骤然改造用电取暖高成本用不起。在没有明令禁止直接燃烧柴草、树枝等生物质取暖的地方,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
(三)农牧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观念
长期以来,南疆农村农民习惯于烘烤式取暖方式,喜欢围着炉子烤火取暖,觉得用电取暖不够热乎,不适应。其实,农村居民冬季用炉子烧火取暖的同时,还兼顾了日常的生活用能,烧水做饭等,是集取暖做饭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能源需求,而且成本又比较低,因此受到许多农村家庭的青睐。目前各地推行的“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多数仅局限于取暖方面,没有更多地关注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综合用能。
五、加快推进南疆农村农户冬季清洁取暖的思考建议
(一)实施更加优惠的用电取暖政策
实现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需要“用户用得起、政府补得起”。要让农民心甘情愿采用电等清洁能源取暖,让农户用得起,并综合考虑地方财政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当地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是关键。自治区层面尽快出台南疆四地州农村清洁采暖规划,各地分步实施,明确哪些地方禁煤,哪些地方还允许烧煤。特别是对困难群体要加大补贴,让各地农村居民用得起电,减少薪柴直烧,建立农村散煤替代的长效机制和阶段性路径,处理好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以实现煤炭的减量化和清洁化利用。
(二)加大对农村生物质燃料的转化与高效利用
农村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南疆农村生物质资源丰富,而且生物质资源可再生。目前,广大农村生物质分散直燃取暖,浪费大、污染重。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探索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的更好路子,加快推进南疆农村大量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配套推广普及节能清洁炉具。当前,南疆农村普遍使用传统供暖设施—土火炉的能耗大、排放大,还需要烟囱,直排式的烟囱容易导致炉烟倒灌进屋内,遇到风时还容易造成回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各级政府要把节能环保炉具推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做好统筹规划,加快研发出污染物排放少、经济性能高、使用安全省事、满足农民需要的环保采暖炉具。在农村农民承受力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生物质清洁利用方案,也还是一条经济、可靠的路子。
(三)加强清洁取暖的宣传引导和社会监督
一是各相关地州和有关部门要向农村居民突出宣传电供暖的安全、便捷、环保、节能优势,帮助农民算好成本账、经济账,引导各族群众过上电供暖等电气化生活。二是要加强对清洁取暖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重视健康影响的宣传,使农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意识地自主转向清洁取暖。三是要加强对用户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自觉维护供暖设施安全的意识,并教育引导农户掌握使用相关知识和技术,指导用户安全使用供暖设施,做到安全取暖、节约能源。四是要引导农户提升房屋保温性能,有效降低能耗和能源浪费,从而事半功倍地降低农民清洁取暖成本。
(四)注重供暖设施运行维护能力建设及售后服务
电取暖牵涉多层级、多部门,协调存在较大难度。目前,镇村、企业、农户之间普遍未建立有效的“购买—更换—维修”保障机制,设备售后服务保障不到位,响应效率低,这将给清洁供暖可持续性带来一定风险。建议各地根据农村用户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运维人员,确保及时响应用户服务需求和报修需求,保障农村清洁取暖设备正常可持续运行。
(五)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
农村基层情况千差万别,一个县、村,甚至同村、不同户的情况都有区别。没有一个模式、一套方案能够覆盖全部、适合所有用户。要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在不具备“煤改气”与“煤改电”条件的农村地区,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地热、生物质、太阳能等多种清洁取暖替代方式。对不具备清洁取暖改造条件的偏远山区,可以采取洁净煤配套环保炉具或生物质燃料配套专用炉具等取暖方式,如推广“生物质燃料+专用炉具”分散式取暖、“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等模式。
(撰稿人:裘品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